《三泉溪暖》怎一个“真”字了得
时间:2022-06-13 09:16 浏览:664
日前,以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乡村振兴典型事迹为故事原型的电视剧《三泉溪暖》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火热开播。上映伊始便拿下了当日全国网收视率第一的桂冠,连日来更是受到观众如潮好评,着实实现了收视和口碑双丰收。这不禁让人思考,在当下流量为王、过度娱乐化风气大行其道的影视剧环境中,这样一部聚焦乡村振兴的农村题材主旋律电视剧,为何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
一个字:真。用真实吸引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诚打动人,就是这部剧成功的核心要素。
《三泉溪暖》主角高云溪这个角色及故事原型均来源于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高淑贞带领三涧溪村全体村民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事迹。笔者采访过三涧溪村及高淑贞多次,印象格外深刻。现实生活中,这位雷厉风行的女书记,20多年来始终践行“带领着老少爷们往前奔向好日子”的承诺,带领“问题村”蝶变“幸福村”。立足于这段“乡村蝶变”的历史,艺术作品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震撼,放大并凸显了以高云溪为代表的农村基层干部心系人民的情怀、实干笃行的精神、无私奉献的追求。高云溪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根植于故乡的土地上,就是当代优秀党员干部扎根基层、热情工作的真实写照,极易触动心灵、引发共鸣。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更绘就了该部现实题材剧作的真实底色。全剧波澜起伏的情绪走向,传递着生活中浓浓的烟火气,让观众感觉特别亲切。先是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考公务员,再是离开区委机关单位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女主角高云溪的选择,令村里老少爷们无不吃惊和怀疑,养父、村主任李永福的恼羞成怒,企业负责人白板的不屑……面对“金凤凰飞回山窝窝”,每个人物的反应贴合角色、情感到位。一些接地气的细节也令人称赞,比如村主任李永福住院后,老伴儿在医院走廊一路絮絮叨叨、既埋怨又心疼的架势,在儿子培养问题上老两口“翻旧账”拌嘴的“名场面”;又比如菊妈为两个孩子的婚姻急得团团转、云溪夺下父亲的酒倒回酒瓶、老主任记挂农时偷跑出医院给稻米浇水……这些琐碎的家长里短,就是发生在观众身边的日常点滴。透过剧情拉事儿讲理儿,非但不显冗余,反而让人物饱满立体,故事生动有趣,剧作整体立意也在富有人情味儿的衬托与铺垫中,愈发明晰、合理。
真情满溢,是《三泉溪暖》的又一大特色。在剧中,老主任李永福不顾个人安危冲进事故现场救人、一出手术室首先关心人员伤亡情况、身体抱恙仍为了村务四处奔走,这是敢于担当、心系群众的奉献之情;三泉村的乡亲们虽然对村主任李永福的固执颇有微词,但对他为村子发展做出的贡献也赞不绝口,这是敢说真话、朴实真挚的乡亲之情;“一株花开满坡芳,一家煮饭四邻香,说的就是古泉贡米”,高云溪向电商公司的负责人推介,自豪的笑容挂在脸上,洋溢的又是对家乡炙热浓烈的热爱之情……而这其中,又属福爸和云溪这对养父女之间的亲情最为感人。稻田里,面对因为自己回村任职而生气的福爸,云溪泪眼婆娑:“我觉得我有责任回报家乡,我有责任替您分忧!您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我没有想别的,我就是想回来替替您!”而福爸却因为考虑到基层工作的复杂和艰难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发展前途而忧心忡忡。这样的“矛盾”,看似呈现了父女之间关于职业发展的想法冲突,但实则涌动着两代人的彼此爱护和支持。少去了说教式的独白,多了亲情满溢、实实在在的对话,也让这份父女情更为真实可感,更容易引起电视机前老观众和年轻人的共情。
《三泉溪暖》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新”。该剧紧扣乡村治理从“脱贫攻坚”迈入“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刻画了一批活跃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的返乡创业青年形象,以青春叙事视角吸引年轻人关注乡村。以高云溪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新力量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他们拥有更强的网络技术能力和发展视野,也有大胆试错的精神。尤其是当看到网络在乡村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他们积极拥抱互联网,打造农产品线上销售,开办网店,打造民宿品牌,让新经济在三泉村生根发芽,这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年轻人与乡村相互成就的新景象——青年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乡村也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传承与创新交相呼应,书写了乡村振兴的青春之歌。
表达真情实感,更是基于创作的真诚。《三泉溪暖》的创作团队更努力打破乡村题材剧“土气”“落后”的刻板印象,创新画面布景,丰富视听语言,契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三泉村原型三涧溪村是一个历史古村,为还原古村风貌,制作组选择了有“齐鲁第一古村”之称的朱家峪作为主要取景地,古色古香的建筑配合鲜活的镜头打造了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画卷。片头航拍视角下,“一溪碧水映天茫”,“麦浪翻空沃野黄”,短短几个镜头将乡野风光的天高地阔与舒适惬意一同呈现在观众眼前。镜头转入村庄,建筑内的布景也别有洞天。以李永福家的小院子为例,入门是刻着“福”字的影背墙,中央是用木头和稻草搭起来的乘凉棚,四周挂着金灿灿的玉米,棚下放着木桌木凳,李永福和妻子就在这里摘菜聊天,背靠一方泉水,既取生活之闹,又存山水之意。全剧服装却没有刻意土味化以迎合农村题材电视剧中人物造型的刻板印象,角色扮相和人物经历高度适配,也符合当代农村生活状态,大大增强了时代特色。所有的美景,皆是劳动者所造。发掘劳动和劳动者之美,抒发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是影视表达应有的责任和使命。与此同时,该剧不仅呈现了秀美的自然风光,还展现了乡村劳动者的风采。“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老一辈的人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将汗水洒在土地上。李永福是这片土地上成长的劳动者的缩影,劳碌了半生,始终闲不下来。在生病住院时还牵挂着麦田最后一遍灌水,一出院就扎进麦田劳作。此外,导演还将镜头对准了坚持手工制作的工匠艺人们,将章丘铁锅和龙山黑陶搬上了荧幕。正是通过上述这些平凡而朴素的镜头语言,该剧将这种从劳动中流露出的创造美、工匠美、力量美传递给观众,奏响尊重劳动的共鸣曲。
甘甜清澈的泉水在三泉村流淌,见证着三泉村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不断展现新气象,也流过观众的心间,以真动人、以情感人,让观众在观剧的同时感受着新时代新农村的新发展,由衷地为基层干部鼓劲、为乡村振兴喝彩、为国家发展自豪。《三泉溪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部优质电视剧,更是为如何将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和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图景相结合、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农村题材主旋律电视剧提供了新启示。
一个字:真。用真实吸引人、用真情感染人、用真诚打动人,就是这部剧成功的核心要素。
《三泉溪暖》主角高云溪这个角色及故事原型均来源于真实人物和真实事件——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党支部书记高淑贞带领三涧溪村全体村民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事迹。笔者采访过三涧溪村及高淑贞多次,印象格外深刻。现实生活中,这位雷厉风行的女书记,20多年来始终践行“带领着老少爷们往前奔向好日子”的承诺,带领“问题村”蝶变“幸福村”。立足于这段“乡村蝶变”的历史,艺术作品把故事讲得更加生动、震撼,放大并凸显了以高云溪为代表的农村基层干部心系人民的情怀、实干笃行的精神、无私奉献的追求。高云溪将自己的青春年华根植于故乡的土地上,就是当代优秀党员干部扎根基层、热情工作的真实写照,极易触动心灵、引发共鸣。
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更绘就了该部现实题材剧作的真实底色。全剧波澜起伏的情绪走向,传递着生活中浓浓的烟火气,让观众感觉特别亲切。先是放弃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考公务员,再是离开区委机关单位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女主角高云溪的选择,令村里老少爷们无不吃惊和怀疑,养父、村主任李永福的恼羞成怒,企业负责人白板的不屑……面对“金凤凰飞回山窝窝”,每个人物的反应贴合角色、情感到位。一些接地气的细节也令人称赞,比如村主任李永福住院后,老伴儿在医院走廊一路絮絮叨叨、既埋怨又心疼的架势,在儿子培养问题上老两口“翻旧账”拌嘴的“名场面”;又比如菊妈为两个孩子的婚姻急得团团转、云溪夺下父亲的酒倒回酒瓶、老主任记挂农时偷跑出医院给稻米浇水……这些琐碎的家长里短,就是发生在观众身边的日常点滴。透过剧情拉事儿讲理儿,非但不显冗余,反而让人物饱满立体,故事生动有趣,剧作整体立意也在富有人情味儿的衬托与铺垫中,愈发明晰、合理。
真情满溢,是《三泉溪暖》的又一大特色。在剧中,老主任李永福不顾个人安危冲进事故现场救人、一出手术室首先关心人员伤亡情况、身体抱恙仍为了村务四处奔走,这是敢于担当、心系群众的奉献之情;三泉村的乡亲们虽然对村主任李永福的固执颇有微词,但对他为村子发展做出的贡献也赞不绝口,这是敢说真话、朴实真挚的乡亲之情;“一株花开满坡芳,一家煮饭四邻香,说的就是古泉贡米”,高云溪向电商公司的负责人推介,自豪的笑容挂在脸上,洋溢的又是对家乡炙热浓烈的热爱之情……而这其中,又属福爸和云溪这对养父女之间的亲情最为感人。稻田里,面对因为自己回村任职而生气的福爸,云溪泪眼婆娑:“我觉得我有责任回报家乡,我有责任替您分忧!您现在年纪大了,身体又不好,我没有想别的,我就是想回来替替您!”而福爸却因为考虑到基层工作的复杂和艰难可能会影响孩子未来发展前途而忧心忡忡。这样的“矛盾”,看似呈现了父女之间关于职业发展的想法冲突,但实则涌动着两代人的彼此爱护和支持。少去了说教式的独白,多了亲情满溢、实实在在的对话,也让这份父女情更为真实可感,更容易引起电视机前老观众和年轻人的共情。
《三泉溪暖》另一个突出特点是“新”。该剧紧扣乡村治理从“脱贫攻坚”迈入“乡村振兴”的大背景,刻画了一批活跃在乡村振兴第一线的返乡创业青年形象,以青春叙事视角吸引年轻人关注乡村。以高云溪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新力量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他们拥有更强的网络技术能力和发展视野,也有大胆试错的精神。尤其是当看到网络在乡村转型中的关键作用,他们积极拥抱互联网,打造农产品线上销售,开办网店,打造民宿品牌,让新经济在三泉村生根发芽,这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年轻人与乡村相互成就的新景象——青年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乡村也为他们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天地,传承与创新交相呼应,书写了乡村振兴的青春之歌。
表达真情实感,更是基于创作的真诚。《三泉溪暖》的创作团队更努力打破乡村题材剧“土气”“落后”的刻板印象,创新画面布景,丰富视听语言,契合观众的审美需求。三泉村原型三涧溪村是一个历史古村,为还原古村风貌,制作组选择了有“齐鲁第一古村”之称的朱家峪作为主要取景地,古色古香的建筑配合鲜活的镜头打造了田园牧歌式的乡村画卷。片头航拍视角下,“一溪碧水映天茫”,“麦浪翻空沃野黄”,短短几个镜头将乡野风光的天高地阔与舒适惬意一同呈现在观众眼前。镜头转入村庄,建筑内的布景也别有洞天。以李永福家的小院子为例,入门是刻着“福”字的影背墙,中央是用木头和稻草搭起来的乘凉棚,四周挂着金灿灿的玉米,棚下放着木桌木凳,李永福和妻子就在这里摘菜聊天,背靠一方泉水,既取生活之闹,又存山水之意。全剧服装却没有刻意土味化以迎合农村题材电视剧中人物造型的刻板印象,角色扮相和人物经历高度适配,也符合当代农村生活状态,大大增强了时代特色。所有的美景,皆是劳动者所造。发掘劳动和劳动者之美,抒发对劳动者的崇敬之情,是影视表达应有的责任和使命。与此同时,该剧不仅呈现了秀美的自然风光,还展现了乡村劳动者的风采。“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老一辈的人生于乡村,长于乡村,坚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将汗水洒在土地上。李永福是这片土地上成长的劳动者的缩影,劳碌了半生,始终闲不下来。在生病住院时还牵挂着麦田最后一遍灌水,一出院就扎进麦田劳作。此外,导演还将镜头对准了坚持手工制作的工匠艺人们,将章丘铁锅和龙山黑陶搬上了荧幕。正是通过上述这些平凡而朴素的镜头语言,该剧将这种从劳动中流露出的创造美、工匠美、力量美传递给观众,奏响尊重劳动的共鸣曲。
甘甜清澈的泉水在三泉村流淌,见证着三泉村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不断展现新气象,也流过观众的心间,以真动人、以情感人,让观众在观剧的同时感受着新时代新农村的新发展,由衷地为基层干部鼓劲、为乡村振兴喝彩、为国家发展自豪。《三泉溪暖》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部优质电视剧,更是为如何将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和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图景相结合、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农村题材主旋律电视剧提供了新启示。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