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风采】百年“石头村”今天成了“网红打卡地”——肥城五埠岭伙大门
有这样一个石头村
表面看着普普通通
却成为年轻人慕名而往的
“网红打卡地”
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
每年旅游收入可达400余万元
村民心里美滋滋
感叹“吃这‘旅游饭’真香”
这地方在哪
它到底有什么发展秘诀
今天
小编就带大家走进
位于泰安肥城的
-五埠岭伙大门-
魂牵梦萦石板路
古风悠悠六百载
五埠岭伙大门景区位于泰安肥城市孙伯镇西北部群山环绕的五埠村,该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从高处俯瞰,村庄三面环山,依山而建,村内建筑全部为石质结构,保留完整的明、清、民国时期的民俗院落200多套,古迹众多。
走进古朴的山庄,你会发现,村内一条条胡同北高南低向山上蔓延,房屋向南、向东、向西三面建设,形成了“门中有门、院中套院、巷中有巷”的特色建筑格局,这种建筑风格被当地称之为“伙大门”。由于全国罕见,因此该村也有“山东第一石头村,全国独特伙大门”的称号。
五埠岭“旮旯胡同”
深巷、大院、高屋、地堡的古朴建筑风格,传递出沧桑厚重的历史气息,演绎着久远质朴的乡村记忆。
文化+旅游+农业+非遗
摆脱旅游同质化
“以前很多非遗文化都是只能看,在这里不光能看,还能自己亲自体验、亲自操作,这个挺新鲜的。”今年的元旦小长假,五埠岭伙大门景区内游客络绎不绝。
在景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非遗工坊区的“桃木雕刻”工坊前,民间手工艺制作大师程银贵灵巧的双手之上,刻刀上下翻飞,一块不起眼的废旧桃木树根,几经雕琢,便渐成形态变成一只惟妙惟肖的小老虎,精湛的技艺让现场观众看得连连赞叹。
除了桃木雕刻艺术,伙大门景区还洽谈引进了岱宗传拓、吴氏陶塑、皮影、面塑等12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驻景区,打造泰安市首个“非遗工坊”示范项目,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产品制作的乐趣。
游客现场体验“糖画”“面塑”等文化项目
“文化+旅游+农业+非遗”,是伙大门景区跳出旅游同质化的重要“法宝”,也让五埠村这个“石头村”的文化底蕴被更多人熟知,成为游客心中的“美丽小镇”“特色乡村”。而要说起五埠村的崛起之路,还得追溯到2018年。
2018年,五埠村被认定为国家级传统古村落。之后,五埠村充分利用村内众多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引入泰山四方集团,成立了泰安市五埠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采取村企共建模式,走起了乡村旅游特色化开发之路。
按照“一街四区”的总体规划,景区不仅铺设了进村的景观道路,建设了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五韵山庄等旅游基础设施和综合接待设施,还修缮了四条“伙大门”胡同,让古朴建筑得以“旧貌换新颜”。
为了走出特色、走出风格,景区开发了书画、红酒、摄影等多个主题的精品民宿院落,并针对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形成功能齐全、布局合理、高、中、低档结合的乡村旅游住宿体系。
此外,景区还充分融合五埠村特有的文化底蕴,策划打造了十亩荷塘、一路分两州、非遗工坊、乡村记忆馆等文化景观,研发设计了鱼子石、桃木雕刻等多款手工文创产品和枣花蜜、香椿酱等系列农副产品,有效实现了休闲观光、餐饮住宿、文化体验、研学教育、旅游商品研发等众多业态的融合发展。
乡间村道曲径通幽、阡陌纵横风景如画、农家小院精美舒适、非遗体验新颖有趣,引得不少“网红”也慕名而来,他们利用快手、抖音平台,用直播、小视频等形式,将五埠伙大门景区推向万万千千的受众,赢得了网友们的围观与点赞。如今,伙大门景区已然成为“网红打卡地”。
游客玩得开心,村民心里也美滋滋。“半年收入3万多,比种地强多了。做特色民居,家里的老房子能挣钱,村里带动种植的核桃、油菜、小米也能挣钱,吃‘旅游饭’真香。”村民马玉民说。
农、旅产业更充分、全面地融合与发展,使五埠岭村从吸引人到留住人,乡村经济的发展活力逐渐被唤醒,乡村旅游让村民们把日子过美了。
现在,五埠村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0余万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致富村”。五埠岭伙大门景区也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成为肥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力军”。
时代在发展,但五埠岭伙大门却一直保持着古朴与韵味。如果有时间,不妨走进伙大门看一看,看着眼前的石屋、石房、古院落、一字排开的伙大门,感受房屋内农家古训中特有的共同感和凝聚力,体味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仿佛真的跨越了时空的距离,远离了都市的喧嚣,烦躁的心灵也得到了抚慰与平静……
风里、雨里,五埠等你!
文字、图片来源自会员提供资料以及大众网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