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进“两创”与乡村振兴相促相长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与乡村振兴都是党和国家的重大部署、重要战略。乡村振兴为“两创”提供了广阔舞台,“两创”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助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背景下,如何推进“两创”与乡村振兴相促相长,是需要认真思考、积极探索的课题。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蕴着乡村的特质与精神、寄托着人们的情感与愿望,乡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两者一魂一体,必须结合起来、统筹兼顾,决不能割裂开来、顾此失彼。当前,一些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工作做得不够,一些地方乡村振兴成效不明显、特色不突出,其中原因除了思想上的怠惰、能力上的不足,还缺少对统筹推进“两创”与乡村振兴的清晰思维认识:有的对二者的关联性把握不够,融合发力、一体推进的主动意识不强;有的在乡村振兴中过于强调抓产业、抓经济,在其中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上用力不够;有的甚至还把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对立起来,认为传统文化是“花钱”的事,看不到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既能滋养人也能向产业转化等。认识问题得不到解决,实践效果就难以保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之一,既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也潜藏着巨大的经济财富,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充分挖掘、传承光大、转化利用的内容之一。同时,传统文化的主要资源在乡村,离开乡村谈“两创”势必难有支撑,对于“两创”而言,乡村振兴是重大契机、难得平台。因此,两者融合推进既关系着“魂”“体”结合,也是互为支持、相促相长,具体实践中必须统筹起来做、一体融合抓。
实践上要有意为之、勇毅实干。推进“两创”与乡村振兴说到底是个实践问题,关键在于主动想事、积极干事。要有意识地把两者结合起来推进,要把握好这样几点:第一,注意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对于各级各地而言,“两创”与乡村振兴相互支撑度很高,统筹推进应是共同选择。但共同的选择并不意味着共同的路径,特别是各地资源特点有差别、乡风民情不一样,都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避免人有我有、千村一面。对于传统文化而言,同一个县域,资源特点相对相近,以县域为单位搞规划,推进差异化、错峰化发展,有利于形成特色文化带、产业群,发挥出聚集效应,提高整体吸引力。第二,注意无形与有形的转化。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传统文化资源中,既有很多无形的资源,例如风俗、传说、节庆活动等,还有很多有形的资源,例如老物件、老建筑、老工艺产品等,无形的资源可以通过融入有形产品、创意工艺品等途径变得有形,产生经济价值、外在物化价值,成为“塑形”的一部分;有形的资源可以通过媒体宣传、展陈展览等方式讲好故事,起到滋润人、感化人的效果,发挥出“铸魂”的作用。第三,注意切入点与具体化的设计。“两创”与乡村振兴有很多相通点,关键要找准其中的发力点、切入点,通过具体的工作项目、行动活动让二者更好结合起来、落到实处。今年以来,我省谋划推出的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山东手造”等,都是宏观政策要求的具体落地,为各级各地推进“两创”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指导与借鉴。威海市结合实际,策划推出“三不一礼让”行动、“威海手造”十大突破项目,配套出台关于支持非遗文创产业、艺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系列文件,让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山东手造”总体部署在威海得到了深入落实。由此可见,要让“两创”与乡村振兴发挥出“1+1>2”的效果,既要站得高、看得远,宏观上把握好大的政策方向,也要深下去、找到点,操作上策划出具体可行的思路举措,真正让工作有路径、有抓手、能落地。
对象上要城乡统筹、一体兼顾。城市与乡村是互动的、互补的,不是孤立的、割裂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在乡村振兴中推进“两创”,以“两创”促进乡村振兴,受益最为直接的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村民,但通过文化和旅游产品、活动及服务,广大城市市民也是受益者,同时,广大城市市民的融入、共享、消费等也为两项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这就要求在工作中,必须既要考虑乡村也要兼顾城市,既要为了村民也要为了市民,无论是策划活动、提供服务,还是发展项目、推出产品,都要把城乡居民的需求与喜好考虑在内。例如,威海市在工作中始终坚持统筹城乡,一方面,根据乡村资源禀赋,规划建设5大乡村文化振兴片区、集中打造78个文化特色村,示范带动周边区域村庄发展取得实质性突破,让农民群众实实在在受益,另一方面,通过扶持发展乡村旅游、组织城乡文化志愿者双向互动以及政府购买农村剧团优质剧目进城演出等形式,让城市居民共享乡村文化传承发展的成果,近三年市民近郊游数量年均增长超过10%,城乡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步显著提升。统筹城乡、兼顾村民与市民,还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根据当代人特别是新生代的接受习惯与口味,把传统的做成时尚的,真正让民族的成为世界的,让传统文化和乡村振兴发出新时代的光芒,令人心有所寄、心有所触、心向往之。
安全上要充分考虑、积极应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对风险挑战,不仅要稳住农业这一块,还要稳住农村这一头。”农村这一头,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也是我们应对风险挑战的回旋余地和特殊优势。稳住这一头,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用好各种有益条件方式,推动“两创”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就在其中。统筹推进“两创”与乡村振兴工作,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推进“两创”在乡村振兴中进一步明确出来,把乡村振兴作为推进“两创”的一个重要目的、重要方向,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强调度、强考核,调动起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聚焦“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这两大关键词,加强专业化团队和人才引进,创意推出更多文创产品、服务、活动,让群众在喜闻乐见中增强传统文化印记,增强文化认同、文化自信。要优化农村产业布局,用好信贷以及定向补贴、奖励等方法手段,引导广大企业和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文旅产业,形成既有“大块头”也有“小作坊”、各有千秋竞相斗艳的总体格局,让更多人有更多方式参与进来、开源增收,更好夯实农村稳定的坚实基础。
(来源于大众日报,作者 林一龙 中共威海市委宣传部研究室主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