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农民画,融入市场求突破

“土味”农民画过时了吗?
  炉膛里的火正旺,锅里的水已烧开。灶前,爷爷添着柴,笑眯眯地看着小孙子仰头将一盖帘水饺下进锅里。一旁的奶奶,一手拿着锅盖,一手用铲子轻轻推动锅里的饺子。整幅画,构图饱满、色彩艳丽、造型夸张,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人文情怀。
  这是日照市90后农民画画家赵洁创作的新年题材农民画《盼》。
  日照农民画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日照市也是文化部首批命名的三大农民画乡之一,与上海金山、陕西户县齐名。“构图饱满、色彩艳丽、造型夸张”,正是日照农民画的特点。
  然而,这样风格的日照农民画,却一度不被当今市场认可。
  “老农民画画家们辛辛苦苦十几天画出来的画,一张才卖80元。他们的作品能够挂在文化馆展出,却不能凭画农民画养活自己。”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赵洁的父亲赵家乐,深为老农民画画家们叹息。
  更多的农民画,躺在柜子里蒙尘。“挂在家里有点‘土’,跟现代的装修风格不太搭。”一次,赵洁送给同学一幅农民画,同学坦言相告。


走下墙的农民画“洋气”了

  “民间艺术必须与时俱进,没有演变就没有传承。”“日照农民画不从墙上‘走’下来,就会连上墙的机会都没有!”
  对日照农民画的画风格外欣赏的赵家乐,不忍日照农民画就这样蒙尘,又适逢自家经营的刺绣业务进入转型期,于是,2009年起,赵家乐开始琢磨“拆墙”——打破日照农民画和日照刺绣之间的壁垒,将纸上的农民画以刺绣的形式搬到棉麻丝织品上,实现两种民间工艺的融合。
  “把画从纸上搬到布上”,远不是说起来这般简单。农民画本身是满的,搬到布上要考虑如何用最少的针法让画绣最有饱和度;布是有弹力的,勾线的过程中拉力不均容易跑偏,但凡有一点错位,人物的面相可能就变形了;农民画绣进家也有讲究,有些元素可能会与传统民俗有所违背,这就要考虑如何在保留日照农民画精髓的基础上,对农民画绣的色彩及形式进行调整,形成一种实用性和审美性高度融合的新型产品。
  成功诞生并发展成为一个新的手工艺门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农民画绣选择了赵家乐。早年从事刺绣出口等工作的赵家乐,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织绣系,受过专业的国画训练,算得上是“又会绣又会画又懂市场”,在“摸着石头过河”时,较之他人能摸到更加趁手的“石头”。
  在投入了60多万元,做了不知道多少个失败的样品后,2010年,一种实用性和审美性高度融合的新型产品,日照农民画绣在赵家乐手中诞生了——画笔是绣线,抱枕、台布、杯垫、手机包皆成画布,日照农民画的神韵融汇在传统刺绣中,实现了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完美对接,自有一番质朴率真的美。
  “又好看、又实用、又方便携带、又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日照农民画绣,一经推出后,其作为地方文化代表的价值急剧放大,迅速作为日照地方性特色旅游购物品而受到游客青睐。日照农民画绣还被山东省政府列为外事礼品走出国门,先后在美国、韩国、东南亚等地举办展览。
  “很多人跟我说,没想到农民画后面加个‘绣’字后,一下子洋气了!”赵家乐说。


画绣加出更多可能

  把日照农民画的神韵融汇到刺绣当中的农民画绣,既改变了日照农民画的用途,又实现了材质的变革,艺术形式的传播渠道也改变了。但在赵家乐看来,农民画绣虽是农民画的一个“创造性转化”,但并不是农民画的替代品,而是衍生品。
  “什么是先进文化?本源文化就是先进文化,一切文化的起源就在乡村。相较于寄情的国画,记录了民俗文化、生产发展、重大变革的农民画,有着更加特别的价值和意义。但是有文化、有内涵,不代表就会有市场。”赵家乐认为,作为衍生品的农民画绣,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代替农民画融入市场,并在一定意义上让日照农民画得到“复兴”。
  “很多老农民画家只能靠卖画为生,收益很低。而作为旅游购物品、日常生活用品的农民画绣需要量产化,需要大量原创的农民画的供给。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购买农民画画家们的版权,这样既增加了他们的收入,也通过画绣的形式扩大了画作的曝光度和知晓度。”
  农民画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但赵家乐并不担心日照农民画创作素材的枯竭。“日照既有海又有山,有农耕文化,也有海洋文化、太阳文化,日照农民画可以是农民画,也可以是渔民画、太阳画,相较于其他地方的农民画,它有着更加开阔的创作空间。”
  外交部礼宾司候选国礼、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中国民间工艺美术“乡土奖”、入选山东“乡村好物”……十几年来,日照农民画绣不负众望,连续揽获多个大奖,也让日照农民画为更多人熟知。
  画绣还在加出更多可能。在制作日照农民画绣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赵家乐尝试着跨区域联合,将其他地方的传统文化也嫁接进传统刺绣中,帮助外地优秀传统文化或特色产品走出去。譬如,以肥城桃为主题设计的农民画绣系列产品。
  “文化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有局限性,因为地方文化具有地方特色,你有你的特色,人家也有人家的特色,它是不融合的。如果不想让品牌终止在某个地方,就要在两种文化碰撞不融合的时候,想办法拆墙,打破壁垒,实现融合。”赵家乐说。

  作为东港区锦丽工艺品有限公司董事长,今年,赵家乐筹划搬迁厂房,采购更加先进智能的生产设备,扩大农民画绣生产规模。新设备使用后,会大大减少生产过程中对人工的依赖,减少损耗,提高产量,预计届时农民画绣的年产值可达到5000万元。




来源自大众日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