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沂常山庄村沂蒙红嫂纪念馆:红色旗帜引领乡亲日子红红火火
文化力量在乡村治理中大有可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文明新气象。”一些地方通过建立村史馆、编辑整理村史村志等,塑造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有助于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
常山庄村沂蒙红嫂纪念馆
到沂蒙老区参加研学游的孩子多去过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常山庄村,并对村里的沂蒙红嫂纪念馆印象深刻。这里详细记录着常山庄村及周边片区的乡亲英勇参加革命斗争的历史,生动呈现了这个红色村庄多年来可喜的发展变迁。
记者4月9日在现场看到,常山庄村周围崮峰相连,青山幽谷、绿野溪流、果树农田相互交织。村庄傍山而立,房屋错落有致,庭院依山就势,小巷曲折幽深,文化生态自然天成、相映成趣。淳朴的乡土人情、原汁原味的民俗民风,成为该村的重要文脉支撑。
村内的沂蒙红嫂纪念馆,主要由主馆展区、情景再现展区、红色遗迹展区3个功能区组成。主馆展区由红色沂蒙山展室、红嫂原型明德英展室、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沂蒙大姐李桂芳展室、拥军妈妈胡玉萍展室、沂蒙红嫂群体展室、将星耀沂蒙展室、跟着共产党走展室、拥军支前体验馆等10个展室组成。
常山庄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馆由2000余幅图片、500余件实物,100多件实景雕塑、30多座碑刻组成。每个展室都以图、文、照、雕塑及实物相结合,以声、光、电加强渲染,力求再现当年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教育、组织、发动下,毁家纾难、拥军支前的壮丽史诗和催人泪下的军民情谊,集中反映了抗日革命战争年代山东党政军和沂蒙人民战斗支前的光辉历史。
沂蒙红嫂纪念馆志愿讲解员梁润畅,从2015年起开始利用节假日到沂蒙红嫂纪念馆担任志愿讲解员。截至目前,她已服务观众6万多人次。梁润畅说,通过讲解工作,她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这些故事背后的感人事迹,对沂蒙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故事感动、激励着她,也让她坚定了讲好沂蒙人民爱党爱军、拥军支前故事的信心和决心。
  沂蒙红嫂纪念馆不仅记录着常山庄村乡亲拥军支前的光荣历史,也激励着当下的村民不断奋斗,为过上更好的日子而努力。
近年来,常山庄村把保护生态环境和本地文化结合起来,充分挖掘红色文化和乡村文化资源,不搞大拆大建,实行“以旧维旧”保护性开发模式,与传承红色文化、乡村文化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与影视拍摄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实现了保护和开发的双赢。
常山庄村村民杨艳丽感慨:“革命战争年代,咱们的沂蒙红嫂舍小家顾大家。如今,沂蒙红嫂纪念馆让村民和更多人了解了那段村史,已经成为我们村红色历史传承的主阵地,时刻提醒村民不忘那段艰难岁月,珍惜当下的幸福日子。”
这两年,常山庄村以沂蒙红嫂家乡、红嫂故事为依托,打造沉浸式演出小院,推出《跟着共产党走》《妇救会》《战地医院》等6个短剧,并在沂蒙红嫂纪念馆常态化演出。演员是当地农民和文艺爱好者,用当地方言演出,深情质朴,感动人心。“红色文化+沉浸演艺”的模式,促进了当地农民就业与增收。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