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创意对接市场,“好品山东”精准发力
近两年,山东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坚持非遗活态传承理念,聚焦新时代群众的审美变化和生活需要,联合社会力量,激发非遗传承单位内生动力,主打一批在市场叫得响、卖得好的产品,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以实施质量强省和品牌战略为依托,山东大力推进“好品山东”区域品牌建设,让非遗优势资源通过更大平台走向全国和世界。
用过硬品质托起品牌
“80后”冯全永是章丘铁锅手工锻打技艺传承人。
济南市章丘区以前被称为“铁匠之乡”,做铁锅的不少。冯全永的父亲也做铁锅。后来,因利润低、费工夫、市场小等,章丘做铁锅的匠人们多数都转行了,但冯全永坚持了下来。他从十几岁加入学徒队伍,直至创立自己的厨具公司。后来通过与央视合作,让章丘铁锅销售迎来了高峰。
冯全永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的产品近几年一直受到市场认可,销量始终能保持增长,靠的就是对老手艺的执着坚守。就拿锻打来说,几把锤子、一块铁砧,在冷锻的过程中,匠人们要在锅底敲打36000次。每一次的锻打都要谨小慎微,掌握力度和角度,因为如果稍有不慎,力度过大,就会在锅底敲出一个坑,造成没办法弥补的后果。
近两年,直播成了非遗销售的重要平台。冯全永说,他会做好技艺传承本身,同时积极借助新媒体,进一步扩大章丘铁锅的知名度。热一下、冷一下,这是铁锅制作的过程,也是铁锅使用的过程,同时也是非遗传承常有的过程。
为助力“好品山东”建设,山东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统筹谋划,对辖区非遗传承单位和传承人进行系统培训,提升品牌意识和市场理念,让大家明白“百年老号”的价值所在。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特别提出,从2022年起,更加精准地聚焦市场需求,结合文化和旅游融合业态培育,推动更多非遗项目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鼓励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与营销机构、艺术院校等加强合作,共同对本地非遗项目进行创意设计包装。
为项目发展积蓄力量
世唯一非遗工坊依托山东晨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设立,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互联网+文化实体”的多元化企业,总部位于山东莒县,主营原创纯手绘制品的设计生产及销售。该公司负责人赵瑞丽介绍,世唯一非遗工坊的原创手绘系列实行O2O模式经营,线上线下同时进行,线上配备有完善销售模式的商城,线下设立了手绘艺术馆、莒绘培训学校。工坊主要针对农村妇女、女大学生、下岗失业妇女等群体搭建就业平台,免费开展产品制作、产品绘画、电商销售等培训。
家住莒县城区的张长美是两个孩子的母亲。2019年开始,她来到世唯一非遗工坊学习手绘,目前月收入约5000元。张长美说,她近期主要的工作是在羊毛真丝围巾上画枇杷图案,两三天画完一件成品,工作时间相对宽松,不耽误接送孩子上学。
非遗依靠创意对接市场,但是创意从哪里来?一方面要靠与专业机构的合作,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当地群众的积极性。
近几年,山东部分地区在发挥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作用的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乡土文化能人。他们有的学历不高,但善于钻研、能吃苦,通过广泛的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推动非遗项目进行创意升级。
信息时代,任何领域都离不开网络,网络是消费者接触非遗、了解非遗、消费非遗最快捷的平台。滨州市博兴县依托草柳编、老粗布项目,建立电商产业园,按照“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将残疾人扶贫工作对接传统草柳编产业,采用“培训班+基地+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年在线销售额达5亿元,先后带动周边200多人致富。
坚持诚信为本理念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意和点子被盗用是很多非遗项目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济南市已着手建立非遗创意项目库。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自2017年起建立市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每年评审5个项目纳入项目库,给予连续两年资金扶持。目前项目库已有20项,纳入国家级、省级传统工艺振兴项目库分别为2项、7项。一些具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均纳入扶持计划,如商河老粗布、孝里米粉、桥式木作等一批特色鲜明、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得到扶持发展,成为济南带动乡村振兴的品牌项目。
潍坊市则通过搭建传统工艺产品设计、展示和销售平台,每年引入3家至5家大型文创公司,对非遗产品进行设计包装。鼓励有条件的非遗项目实行网上销售,组织参加当地非遗购物节,入驻电商平台,打造非遗展示交易一站式服务平台——美非遗网上商城,为非遗产品提供集中展示销售平台。
有专家指出,共建共享“好品山东”区域公共品牌,要坚持质量至上、诚信为本。通过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要坚持创新驱动,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强技术、标准、质量、品牌管理创新,发挥“好品山东”品牌“雁阵效应”,赢得更多发展机遇。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