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如何赋能综艺节目?以央视热播综艺《故事里的中国》为例


红色文化如何赋能综艺节目?以央视热播综艺《故事里的中国》为例

红色电视剧《觉醒年代》感动无数观众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蕴含着丰富革命精神和历史内涵的文化。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生动地展现了红色文化,如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电视剧《觉醒年代》等。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广播、电视等是传播红色文化的主要载体。央视节目《故事里的中国》选取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优秀人物和故事,融合影视、戏剧、综艺等艺术手法,以此串联新中国的“影像艺术博物馆”。自播出以来,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喜爱。红色文化如何赋能综艺节目,是一种有意义的探索与研究。

红色文化如何赋能综艺节目?以央视热播综艺《故事里的中国》为例

《故事里的中国》

红色文化赋能《故事里的中国》

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综艺节目,逐渐成为一种创新的节目类型。红色文化给当下的观众带来一种新的活力,综艺节目也能够很好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革命精神

《故事里的中国》以点面结合的方法,以时代背景为依据,节目主题以及所蕴含的革命精神令人感动。战争年代的先辈们,他们曾真诚地生活着、爱着,勇敢地战斗着,为国家和民族浴血奋战,他们坚强的意志和革命精神在今天依然有着很强的感染力。

红色文化如何赋能综艺节目?以央视热播综艺《故事里的中国》为例

《智取威虎山》童祥苓饰演杨子荣

例如,影视作品《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英雄气概和光辉形象,是共产党人的真实写照。通过对《红岩》作者罗广斌以及江姐原型江竹筠后人的采访,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以及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当代观众从红色文化的综艺节目中,更深入地了解了民族精神,这些节目是对革命精神的正能量的弘扬。

讴歌平凡与伟大

综艺节目要想成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就必须对人民群众的生活进行深入了解与挖掘,拉近节目与观众的距离,探索生命的意义。

红色文化如何赋能综艺节目?以央视热播综艺《故事里的中国》为例

《平凡的世界》歌颂奋斗的青春

影视作品《平凡的世界》为广大青年提供了燃烧青春的另一种可能,只要在奉献中坚持,在艰辛的探索中努力向前,即使平凡的人生也能活出独特的生命意义。《年轻万岁》以20世纪50年代初,一群中学女生互帮共济、携手共度青春岁月的故事,展现出年轻人的蓬勃朝气与热情活力。《横空出世》讲述了20世纪50年代初,归国科研人员和青年军人为筹建中国第一个核试验基地而隐姓埋名、奉献智慧与青春的故事,彰显了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

红色文化如何赋能综艺节目?以央视热播综艺《故事里的中国》为例

《十八洞村》讲述脱贫攻坚主题下的平凡人的生活

《渴望》表现上世纪末人们对亲情、友情的渴望和憧憬。《十八洞村》围绕脱贫攻坚战展开,讲述了农民在新时代为美好生活而奋力拼搏的故事,展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这些充满现实主义的红色作品,描摹出一个个平凡人身上的人性光芒,内容贴近大众生活,唤起了广大观众的集体记忆,获得了观众的认同,具有很强的当代价值。

唤起集体回忆

《故事里的中国》向观众传递了故事中的历史记忆,激发起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精神,增强了文化自信,给予观众精神上的引领,特别是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故事里的中国》对于红色经典作品的展示,不仅仅局限于表演层面,对其背后的故事也进行了拓展和挖掘,使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变得更加有血有肉、可亲可感。在拍摄《林海雪原》这一期节目时,摄制组邀请了原著作者曲波的后人、杨子荣的扮演者——著名京剧演员童祥苓,让他们分享小说的创作背景以及拍摄背后的故事。

红色文化如何赋能综艺节目?以央视热播综艺《故事里的中国》为例

《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了在上海长期从事秘密工作的地下党员李侠的故事

在拍摄《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一期节目时,更把影片原型人物李白的后代、战友等邀请到节目现场,还原了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情节,不但提高了故事的真实性,而且通过嘉宾演绎,使英雄的形象更加立体而深入人心,深深感动了电视机前的观众。对观众喜爱的胡歌等演员的访谈,以话剧形式重新演绎,满足了年轻观众的需求。


《故事里的中国》叙事策略与创新启发


        《故事里的中国》选取具有不同时代特色的红色经典故事,结合多种形式的表现方法,突破年龄、文化水平等限制,以现代呈现方式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得到了观众普遍认可与喜爱。


        时代与经典:加入现代元素,满足年轻受众群体需求

       当讲述过去的经典作品时,也是在表达当下的感受、体验。自2019年《故事里的中国》开播至今,这档节目打动了成千上万的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在很长时间里成为“爆款”,热度至今未减。要使年轻观众对红色文化有更多的了解,就要充分考虑年轻观众的特点,创作出年轻人乐于接受的好作品。对《永不消逝的电波》《红岩》《智取威虎山》里英雄形象的重新演绎,使观众重温了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英雄。《横空出世》《焦裕禄》《人到中年》让观众了解了那些为建设祖国奋斗在各个岗位的不平凡的劳动者。《平凡的世界》让大家感悟到,每一个追逐梦想的人都会有一份属于自己的荣光。


         多元叙事:“1+N”的综艺形式,提升了节目的吸引力

       《故事里的中国》创造性地将“电影蒙太奇”融于话剧演出当中,使用多角度的舞台设计,创造更为立体、生动的人物形象。“1+N”的演艺形式,空间可以自如地切换,使影像表现更为顺畅。在《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一期里,观众能够同时目睹多个空间内发生的事情:李侠虽然处于危险之中,但他依旧执行任务;何兰芬在另一个地方等待着他的消息;而敌人正在窃听着李侠的电报内容,同时制订了追捕计划。这几个不同时空的事件,以“平行蒙太奇”的方法展开了叙述:特务监听电报,西柏坡接到电报,随后李侠被敌人抓捕,与何兰芬无法重逢。通过各种场景的剧情演变,把我党地下党员勇敢坚强、沉着冷静、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描摹得淋漓尽致。多重的叙事空间,提供了更多呈现的可能性,在《渴望》这期节目中,通过影片重现、董卿的开篇介绍、编剧等的口述采访,回忆了电视剧中代表真善美的刘慧芳的艺术形象。演员张凯丽通过讲述自己的姥姥收养小孩的事,描绘出一个艰难时代的美好故事。闫妮等人的舞台表现,让观众眼前出现一个栩栩如生、富有幻觉的舞台形象。多角度的叙述方式,使角色更加有血有肉、立体生动。


       情理交融的沉浸体验:节目人情味浓厚,人性化贯穿始终

     《故事里的中国》引领观众对文艺作品和故事进行了“真实的体验”,在情景交融的时空中,建立起文化与人的情感纽带,使观众产生切身的体会和认同,向历史致敬。在《平凡的世界》这期节目中,对作者路遥人物形象的现实回归,归功于叙述方法的多重视角融合。第二轮角色专访,嘉宾是电台播音员李野墨。当他深情饱满地朗读小说的片断时,观众完全沉浸在小说的魅力之中。第三轮角色专访,嘉宾是主角周里京和导演毛卫宁。周里京回顾了当时自己如何寻找到准确的角色感,毛卫宁提到了自己与原著作者相同的生活经验。电视节目通过嘉宾们层层递进的回首与讲述,把人作为叙事的核心,在节目中关注人、尊重人,让观众与事件的亲历者近距离地交流、互动,仿佛亲临事件的现场,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


       红色文化应与综艺节目珠联璧合

     《故事里的中国》自播出以来,受到了观众的普遍认可和喜爱,关注红色文化如何赋能综艺节目、总结具有可复制性的经验,对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媒体传播具有积极的意义。首先,坚定红色文化自信,传播中国红色故事。在全球化大趋势下,《故事里的中国》植根于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感和故事题材,以创新形式,发掘意蕴丰富的红色故事,在彰显经典魅力的同时,展现出红色文化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加强情感体验,使红色经典与当代审美水乳交融。用当下新兴的传播方式,将主旋律的主题通过创新的表现形式,带给观众新颖的沉浸式的审美感受。以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通过深入挖掘生活并经过精良的后期制作,将经典的红色作品介绍给当代年轻观众,使年轻观众能够更深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为美好的理想而继续奋斗。

       再者,探索“红色+综艺”的创新模式。为了未来电视剧的发展,广播与电视领域的专业人士应根据需要不断探讨广播与电视综艺的新形态,在讲述中国故事、提升文化自信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