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红色记忆!打卡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淄博、枣庄、东营、烟台)


红色文化

是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

惊天动地的建设史

披荆斩棘的改革史

所孕育而生的文化资源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

第一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名单

50个村入选

今天,我们一同打卡

淄博、枣庄、东营、烟台红色文化特色村

重温革命历史

感悟红色文化

淄博

博山区源泉镇北崮山村

焦裕禄故居全景

北崮山村是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同志的故乡,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焦裕禄故居坐落于村内。

焦裕禄故居位于北崮山村中心,坐北朝南,为典型北方民居四合院格局,建于清代末年。故居东西长18米、南北长23米,由大门、北屋、南屋、西屋各3间、耳房2间组成。北厅房门前有月台、三开间单檐硬山小瓦平房;南、西屋为三开间单檐硬山灰瓦平屋。整个院落为青砖黛瓦,朴素而规整,全面还原了焦裕禄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1967年1月,焦裕禄事迹展览馆在焦裕禄故居以北建成开馆,是全国最早的焦裕禄纪念场馆,1989年5月更名为焦裕禄纪念馆。

焦裕禄纪念馆外观

北崮山村内还有焦裕禄入党处、后方医院、北崮山革命委员会大队办公室、岳阳山民兵反扫荡遗址、阚家泉、东桥等红色文化遗址。

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北崮山村一个贫苦家庭,因生活所迫,幼年时代在村里读了几年书就参加了劳动,曾被侵华日军抓走做苦力。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主动要求当了民兵,参加过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1946年1月在本村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他带领民兵参加过不少战斗,在村里留下了许多红色故事。在河南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期间,焦裕禄带领群众抗击三害,积劳成疾,于1964年5月14日因病逝世,年仅42岁。“焦裕禄精神”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在2021年,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焦家小院听家风

 洁净坚实的石板村路,蜿蜒于青瓦白墙间,如今的北崮山村朴素自然,一切风物雅致静谧,就如焦裕禄同志离开时的样子。每年都有大量的党员群众怀着崇敬的心情齐聚焦裕禄故居小院,参观展览,倾听家风故事,深切缅怀先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感悟体味英雄后人代代相承焦家家风的动人故事和崇高风范。


沂源县西里镇张家泉村

朱彦夫在张家泉村

张家泉村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朱彦夫的家乡,拥有朱彦夫旧居等多处不可移动文物。村庄位于沂蒙山腹地,两面环山,环境优美。

朱彦夫1933年7月出生,他14岁参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战斗上百次,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了四肢和左眼。回国后,朱彦夫放弃荣军修养院的特护待遇,回到家乡担任村党支部书记25年,带领群众治理荒山、兴修水利、脱贫致富。朱彦夫退休后,为了教育、激励后人,他用嘴衔笔、残肢抱笔,完成了两部自传体长篇小说《极限人生》和《男儿无悔》,被誉为“中国当代保尔”。  

朱彦夫旧居外景

 旧居坐北朝南,有北屋3间,南面棚房,是典型的北方农家民居,朱彦夫参军前和回村后在此居住。1974年以前房屋已成危房,但朱彦夫不愿向组织伸手求助,一直勉强居住。直到1974年夏天,沂源县民政局借朱彦夫外出治病换假肢之际,帮助新建了3间正房。

朱彦夫事迹展览馆外景

当地对朱彦夫旧居、夜校、梯田、棚沟造地、大口井等革命文物进行保护,建设了朱彦夫事迹展览馆,还原了朱彦夫工作、生活的真实场景,成为一处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理想场所。


枣庄

滕州市羊庄镇庄里村

旧址照片

庄里村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共滕县县委、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所在地。村庄以农业为主,水利条件好,兼营养殖业、种植业。全村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双向车道方便通行,该村既有现代文明,又具田园风光。

羊庄镇是革命老区,1939年2月中共滕县县委成立会议在大赵庄村举行,县委对外名义是“滕县工作团”。县委成立后,广泛动员群众,发展党组织,建立武装,做好统战工作,带领全县人民投入到抗日洪流中去,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积极的贡献。1944年遭到破坏的中共滕县县委又在庄里村重建,同年,滕县抗日民主政府也在这里成立,庄里村向南1公里处的大北塘村是铁道游击队第一任大队长洪振海的出生地,两公里处的南塘村是鲁南人民抗日武装起义爆发的地方,也是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苏鲁人民抗日义勇军)的诞生地和指挥部所在地,因此羊庄被誉为滕县革命的摇篮。

滕州市机关干部在旧址纪念馆开展活动

为了记录这段光辉的历史,缅怀革命前辈们的英雄业绩,当地利用旧址兴建了中共滕县县委、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纪念馆分东西两个院落,馆内收藏和展出的历史文物近百件,珍贵照片上千幅,历史文件和书籍六百余份(本)。2021年为庆祝建党100周年,羊庄镇对馆内环境再次提档升级,配套公共厕所、旅客接待中心等相关服务设施,免费向公众开放。2016年申报为国家2A级景区以来,每年旅游参观人次过万人。当地依托中共滕县县委、滕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乡村旅游业,打造吃住行研学游一体的红色乡村游。


东营

广饶县大王镇刘集后村

支部旧址原貌

刘集后村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共刘集支部旧址所在地。村庄位于大王镇阳河岸东侧,青垦公路以西,交通条件十分优越,全村以大棚蔬菜生产为主导产业。

根据刘集支部故事拍摄的影片《大火种》

1925年,中共刘集支部成立,是全国农村早期成立的党支部之一。在济南工作的中共党员刘子久、刘雨辉(女)、延伯真回到家乡,将早期共产主义者陈望道于1920年8月翻译出版的首版中文全译本《共产党宣言》(错印为《共党产宣言》)交给刘集支部。从此,这本《共产党宣言》便在刘集村扎根、开花、结果,经历了不平凡的革命斗争过程。由此在这本“大胡子”的书的启蒙下,星星之火得以点燃。

《共产党宣言》纪念馆

刘集党支部始终坚持红色文化引领,尤其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落实大包干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在九十年代初,刘集支部村委加大产业调整力度,干部带头建设大棚200个,成为全镇典型的蔬菜生产专业村,为全镇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当地政府依托旧址建成全国首个《共产党宣言》陈列馆,并创建为国家级AAA旅游景区,目前旧址已经建成集公共事业、旅游参观、游览服务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教学中心。


烟台

海阳市郭城镇战场泊村

村庄风貌

战场泊村位于烟台市海阳市郭城镇南部,北靠建新水库,东临林寺山和林山滑雪场,是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战场泊许世友抗战指挥部旧址所在地。相传明将在此摆阵打了胜仗,故命村名战胜泊。清雍正年间,海阳建县时,刻有“战胜泊”的石碑上“胜”字被毁坏,后改村名为战场泊。

旧址前听革命故事

1940年2月11日,日军在海阳制造了令人震惊的“战场泊惨案”,700余名日军,血洗了仅有170多户的战场泊村,一次屠杀村民66人,重伤7人。1942年到1944年的3年间,八路军胶东军区迁至战场泊村,在司令员许世友指挥下,胶东军民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尤其在海阳,组织领导民兵全境开展地雷战。许世友将军在此率领胶东子弟留下了听党指挥、奋勇杀敌的革命事迹,书写了军民同住、党群同心的深情佳话。

利用旧址打造游客服务中心

许世友在胶东纪念馆

在战场泊村西南方建有许世友在胶东纪念馆并恢复了八路军胶东军区机关旧址区,村内建设有红色拓展训练基地、生态农业观光园、民俗体验区,打造红色主题民宿,通过搭建“旅行社+农产品”“自驾游+后备箱”等平台,加快农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以农助旅,以旅兴农。

来源:文旅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