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盘点(2021)》发布,复盘全年文旅发展!
时间:2022-02-28 17:49 浏览:682
分享:
2月26日,《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盘点(2021)》(以下简称为《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是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以来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年度发展做出综合盘点的首次尝试,内容基于国家统计局官方数据及权威机构数据分析,同时征求了20余位文化和旅游领域知名专家学者意见,力求全面真实地反映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情况及问题,并在数据基础上对2022年发展趋势做出研判。
2022年2月26日,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年度盘点(2021)》正式发布。报告由院长范周教授、副院长齐骥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贾旭东教授领衔,带领研究院团队共同完成。文化产业和旅游业专家学者及国内三十余家重要的媒体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报告发布。会上,文旅中国、北京时间等十余家主流媒体平台同步线上直播。截止至2月26日22:00,全网累计有超过512.6万人次关注和参与此次直播! 发布会由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齐骥主持。发布会由报告发布、主题对话、媒体问答三个环节组成。报告发布人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范周教授从发展环境、发展概况、发展特征、面临问题及行业思考五个方面系统性盘点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整体情况。 据悉,报告是自2018年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机构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以来,首次在学术领域对文化和旅游两个领域进行全面系统的盘点分析。报告主要有三个亮点: 一是坚持以权威数据为依托。报告以国家统计局、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国家铁路局等官方发布的数据为基础,重点参考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中国烹饪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发布的相关数据,并结合全国及各地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文物局长会议、中国旅游研究院、文旅领域上市公司年度财报等公布发布的数据编制完成的报告,力求对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情况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 二是充分利用平台优势。在当前政策与产业实践驱动下,报告充分利用平台优势,联合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学界、业界、协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回顾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从学术研究、行业服务等多个维度贡献智库智慧。 三是广泛征求多方意见。为广泛吸纳学界、业界专家们的意见,2022年1月15日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发起成立全国高校文旅专业建设协作联盟并召开会议。会议汇集全国28所高校文旅相关院系和研究中心共30余位文旅学者以“线上+线下”形式专题研讨2021年中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情况、2022年发展趋势。报告广泛征求了文化产业和旅游业领域内专家们的意见,并邀请20余位文化和旅游领域专家学者作为报告的学术顾问。 基于对总体情况的分析,2021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呈现以下特征: 一是上位政策系统思维显著,统筹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文旅产业发展正逐渐跳脱出原来的单点思维和单线思维,转向“大文旅”的宏观视野;二是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从被动适应变为主动拥抱。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数字赋能文旅产业发展的效果不断增强,数字文旅产品日趋丰富,数字文旅消费新业态日益多元;三是供给优化与需求适配相互促进,新兴业态层出不穷。沉浸式业态、周边游、夜间文旅等新兴业态在供需互促下如雨后春笋般渐次兴起;四是横向跨界与纵向联动愈加多元,文旅融合进入深化期。在万物互联、虚实共生的技术背景下,产业间的融合壁垒与联动障碍被打破。五是新时代中国美学与文化自信有机融合。传统文化持续破圈、红色文艺作品精品频出、国潮崛起正当时,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显著提升;六是社交传播成为文旅传播全新表达。以IP为社交“货币”,通过新媒体平台建立社交关系的社交传播正在不断地倒逼文旅产业发展变革。 然而,2021年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同样面临不少桎梏:其一,我国文旅应急管理体系尚不健全。文化产业应急体系尚未健全,旅游业应急体系缺乏常态化、标准化、全流程式公共危机管理。其二,新兴领域政策法规滞后,行业监管面临挑战。产业发展速度往往快于政策制定的速度,更快于法规制定的时序,这既是客观实际,也是必须直面的难题。其三,需求潜力未被充分激活,高质量供给不够充分。文化和旅游产品的供给水平与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差距,“过剩”与“短缺”并存局面依然存在。其四,区域、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依然严峻。文化产业集聚效应加强的背后是区域差距逐步扩大的隐忧。其五,技术应用效能不足,线上线下融合模式有待深化。具体表现为部分新业态的数字化表现形式相对浅表化,对于技术形态的关注有时会大于文化内容本身。其六,学科体系有待完善,文旅人才储备尚有空缺。文化产业和旅游管理的学科地位与其产业地位不相匹配,文旅领域复合型人才储备有空缺,行业智库的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深化。
从左至右: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齐骥
在发布会第二环节主题对话中,范周院长作为对话主持人与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齐骥等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就报告展开讨论。专家们对报告的突破性、创新性特点给予充分肯定,并回答现场记者提问。 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向民表示,此次《报告》采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报告中的结论都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基础之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研究作风。报告详细的分析2021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整体形势和未来趋势,未来,人们对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增长的,我对文旅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首先对范周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表示祝贺。并提出回顾去年,最深刻的变革、最漫长的复苏、最坚强的决心可以作为2021年旅游业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不断积累旅游发展的新动能和旅游业复苏向上的决心。展望未来,从最近的14个部委出台的服务业领域特殊困难行业纾困扶持政策,预示着2022年的旅游业复苏向上的势头会更加稳固。 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才武认为此次《报告》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研究者而言,报告资料详实且涵盖面很广,把很多细分行业的资料整理得非常清晰,这对研究文化旅游领域学者提供巨大便利。二是报告在行业判断的基础之上,对未来发展趋势及竞争领域进行了区分和判断,这对文化旅游领域的相关从业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战略支撑。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韩子勇在线下主题对话环节表示,《报告》对2021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整体情况进行了全景式的深度扫描,我认为看待文化和旅游最终都要回到人的心态和心境。可以思考一下,这场百年疫情过后,整个社会的心态会有一种什么样的变化,对行业会有哪些后续的影响,这值得我们探究。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厉新建教授从“求真求是求实求变”四个层面阐述其对报告的观点看法。一是“求真”。以客观冷静的视角既看到发展好的方面,但也不回避文旅产业所面临的挑战;二是“求实”。产业坚持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去统筹考虑;三是“求是”。坚持理性地看待未来的发展方向,例如报告中阐述的当社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时,要重新认识、深入挖掘新时期老龄人群的群体特征。四是“求变”。行业良好发展的核心来自市场需求和市场主体,因此应通过政策法规的更新、变革提升行业市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作性。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齐骥教授表示,这份《报告》的主要特点就是以数据为归因,但是数据背后力透纸背的是一系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或者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通过这份《报告》,我认为过去一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主要特点是乘势发展、顺势发展、逆势突围、破势出圈。我相信,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一定是有温度的产业。 北京京和文旅发展研究院作为国内文旅智库机构,将始终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区域发展,围绕“大文化和旅游”,旨在搭建起社会文化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桥梁。我们将不断提升对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数据分析能力、科研学术能力、前瞻洞察力、资源整合力,从而更好地助力文化强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