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经济:悦己型消费“催生”新经济
为“对自己好一点”付费
位于淄博唐库文创园的“六工匠心”木工坊内,刻刀在木头上摩挲,发出轻微的“沙沙”声。在大学生赵玉秀(化名)的刻刀下,一把木勺的雏形逐渐显现。“其实,做什么真的不重要。每次来到这里,所有烦心事都随着纷飞的木屑被抛到了脑后。”在她看来,木作的过程,不仅是一种技艺的施展,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在与木头的“对话”中,她逐渐找回了内心的平和与安宁。
为情绪“买单”,赵玉秀并非个例。在小红书上,“疗愈”话题浏览量超30亿次,相关笔记达847万篇;“治愈”话题浏览量更是突破300亿次,心理疗愈经典书籍、情绪疗愈盒子、深度阅读视听疗愈等热门产品销量均破千件。
从虚拟到实体,从线上到线下,“疗愈经济”与消费者的情绪需求及感受紧密相连。天眼查专利数据显示,当前市场上,与“情绪”相关的专利超3700项。众多商家积极打造全新消费场景,推出各种“对自己好一点”的产品与服务,既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体验,也创造了新的商机,催生出新产品、新品牌与新消费场景。
“情绪经济”通过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推动创意经济与体验经济发展,催生新兴产业与服务模式,挖掘了年轻一代的消费潜力,为小众品牌与个性化产业的成长创造了契机。
从情绪消费中寻找新商机
在“有点抽风”艺术工作室,店主老黑指着店中悬挂的“灵魂寄托处”招牌介绍道:“我们希望为年轻人打造一个能‘放飞自我’的空间。”在美团评价中,这家主打拼豆、软陶、绘画的DIY工作室,获得了“氛围超棒”“情绪价值拉满”等诸多好评。
在情绪消费的过程中,各年龄段的消费者都展现出了独特的参与度。面对这一新的广阔商机,商家正从视觉、听觉、触觉多维度挖掘情绪价值,拓展消费新业态。线上营销借助文字、图片、音视频与消费者互动传播,线下实体则通过各种渠道让消费者亲身体验产品与服务,收获被疗愈的真切感受。
参与情绪消费时应保持理性
但当“情绪”走向商业化,这一经济形态的影响呈现出复杂的双重性,需要以辩证的视角来审视,尤其对于年轻消费者而言,参与情绪消费时应保持理性,切莫因追求短暂的情绪满足,而忽视财务规划和生活品质。情绪消费虽然能提供短暂的情感慰藉,却无法替代现实中深层次的情感联结,它不是解决情绪问题的真正“解药”。因此,要警惕陷入表层情感消费的陷阱,同时高度重视个人隐私保护,提升辨别能力,抵制低俗或违法商品,远离虚假情感消费,树立起健康的消费观念与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