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 “十五五”文化产业发展将面临的挑战和重点任务


2024年被称为“十五五”规划的调研年。从文化产业发展角度看,“十五五”时期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要完成哪些重点任务?本文就祁述裕教授日前在有关部门召开的“十五五”文化产业规划专题研讨会上发言修改而成,重点分享“十五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重点任务部分。

“十五五”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重点任务

“十五五”时期,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总体是乐观的,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和作用更加凸显,数智技术进步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场景前景广阔,文化消费新活力不断激发产业提质升级。但也面临以下几方面挑战:

1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居民消费预期减弱

从全球范围来看,世界各国经济增长动能普遍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复杂多变的外部形势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凸显,对文化产业造成了较大挑战。主要表现为就业压力增加、收入稳定性下降,居民预期转弱、消费行为更加谨慎。
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居民消费预期减弱,对文化领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个可以预见的结果就是大型文化娱乐项目的投资将明显减少,现有大型文化娱乐项目由于消费减少、资金短缺将有一部分面临经营困境。
多年来,各地出现了文娱项目投资热。方特主题公园、千古情系列、“只有”系列等大型文娱项目遍布全国各地。以华强方特娱乐主题公园为例。华强方特被称为“中国版迪士尼”,目前已经开业的主题公园共有45家,遍布近30个城市。仅2024年华强方特就有9个主题公园开业,此外还有7个城市的主题公园项目在建设中。
与中国城市投资大型文娱项目的热情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发达国家对大型文娱项目的投资都十分谨慎,都要经过反复论证。比如,从1955年世界上第一个主题公园——洛杉矶迪士尼公园落成到现在,迪士尼主题公园已有80年的历史。但迄今为止,全球迪士尼主题公园总共只有六个‌,分别位于四个国家,美国、日本、法国、中国。在我国,大型娱乐主题公园项目上马的节奏要快得多。
在经济增长、居民消费旺盛时期,这些大型娱乐项目勉强可以维持。但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居民消费预期减弱时期,其上马的项目过于密集的弊端就显示出来。实际上,各地已经出现了一些投资较大的文娱项目投资成本过高、难以为继的问题。可以预计,大型文娱投资项目经营困难、资金短缺、难以为继的问题将在“十五五”时期更加凸显。

2

非均衡发展的现象突出

各地区发展不均衡本身是一个常态。但近年来,不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问题更加突出。
非均衡发展的表现之一是东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差距拉大。比如,2023年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5%,增长率超过10%。‌但西部地区就远没有这么乐观。据云南省委宣传部的统计,2023年云南规上文化产业增加值是负数。同样,根据陕西省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规上企业文化产业增长率仅为0.6%,远不及国民经济的增速。
非均衡的另一个表现是不同行业发展不平衡。以陕西为例。根据陕西省统计局提供的相关数据,陕西今年前三季度,16个中类呈现出“7增9减”的情况。下降的行业以传统行业为主,新业态也有下降的情况,比如,互联网游戏服务同比下降了8.8%。
各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不均衡现象再次说明一个问题,就是文化产业是一个多业态混杂的产业。既有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业态,也有传统手工艺等停滞行业。笼统地说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或高科技产业是不完整的,也是不科学的。

3

文化产业形态日趋复杂对文化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一是需要加强协调利益各方的能力。在现代技术推动下,文化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日趋繁复。集生产、消费、传播于一体的平台,取代原来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市场活动的主导。平台对文化和旅游活动的掌控能力越来越强,相比之下,实体企业议价能力很低。这导致行业利润存在着明显的分配不均的现象。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组织出手,完善文化和旅游市场的利益关系,做到平台企业和实体企业共同发展。
二是提供更加及时、精准的数据,引导文化市场活动。数据在数字时代的极端重要性已经成为共识。目前,国家统计局定期发布的规上文化企业发展情况信息,是观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的标杆。文化企业统计数据从无到有,从早期每年发布一次,到现在每个季度发布一次,发布的效率和及时性都有了很大提升。但就精准性来说,仍然存在明显不足。文化企业界普遍认为,国家统计局依托规上文化企业所作的统计,无法客观准确地反映不同文化行业发展情况。这是因为按照国家统计局分类标准,文化产业分9大类,不同类别企业规模差别很大。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规上文化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元及以上。对网络游戏、印刷类企业来说,500万的营业收入是毛毛雨;但对员工大多在10人以下的创意设计企业来说,500万的营业收入接近天花板了。换言之,按照规上文化企业统计,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难以客观、准确地反映各个行业的发展状况。
这说明,“十五五”时期,应该有更多的权威的文化市场活动数据定期发布出来,用于指导文化活动,反映文化市场情况。不能指望国家统计局包打天下。随着文化产业形态日趋丰富,数据发布如何做到更加科学和精细,更加多元化,是“十五五”时期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4

科学、全面地认识文化产业的价值和功能,特别是社会价值和功能

在经济建设为中心导向下,地方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评估通常过于看重经济效益,对社会效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这带来了不少问题。如果文化产业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没有对当地经济发展发挥预想的带动作用,就会对文化产业的价值和作用产生怀疑。以西南某省为例。该省的最大优势在特色文化资源,特色文化产业。但受生产方式、消费人群等诸多限制,特色文化产业是一个低增长产业。当地领导就坐不住,很着急。据了解,该省在谋划提出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提出要发展更具规模效益的电影产业和印刷产业。其实该省是否具备发展电影产业和发展印刷业的条件,尚存在很大的疑问。
一个地方发展文化产业还是要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囿于特定的生产方式,特色文化产业永远不可能像数字经济那样快速发展。但对西部地区来说,对县域经济来说,特色资源、特色文化产业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对解决就业、促进乡村经济转型、实现非遗传承、提升地方品牌、促进旅游、提升人的幸福指数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不应该简单从GDP来考量。
制定“十五五”文化产业规划,既要重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还要重视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应鼓励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依托当地资源发展文化产业的信心。
谋划“十五五”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内容

谋划“十五五”文化产业发展,应适应时代变化的要求,大力变革文化观念;适应文化生产日趋复杂的要求,更加重视技术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适应差异化要求,更加重视因地制宜,实现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多样化;适应现代治理的要求,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

1

人工智能+文化产业

今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人工智能+”的理念。鉴于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迭代,以及对文化生产和消费领域的革命性影响,实施人工智能+文化产业,着力培育未来产业,是谋划“十五五”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是培育壮大以智能交互、实时响应、沉浸体验为特征的文化新业态。推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物联网等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密切跟踪脑机接口、量子信息、空天科技、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努力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空间。
二是推动数智化技术创新和应用。深入开展文化产业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开发。促进戏曲演艺、工艺美术、会展等传统文化行业数智化转型创新,鼓励采用人机协同、虚实交互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增强文化产品表现力、传播力和感染力。
三是加强数智化基础设施建设。对使用多年、性能落后、安全性不足的文旅设备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进行更新换代,更新一批安全性高、稳定性强、体验感好的观光车辆、索道缆车、游乐设施、演艺设备、智慧文旅装备等。
四是加快完善数字文化产业标准体系。推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挖掘与服务标准化,推进交互娱乐、数字文化演艺、人工智能生成文化内容等领域标准制定和推广。

2

文化产业赋能城市更新

城市化、城市更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当中最重要的话题之一。从调研的情况看,各地在探索文化产业赋能城市更新方面热情很高,但效果差别很大。不少地方,热衷于通过大投入改造传统街区,但如何把文化资源盘活,怎么形成产业链,办法不多,往往导致资源闲置,政府债务沉重。
推动文化产业赋能城市更新,关键是要走出单纯依靠政府大资金投入的误区,更加注重软投入,注重盘活文化资源,构筑产业链。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成熟经验,国内一些城市也有不少先进做法,可以加以梳理总结。
比如,北京东城区推出“故宫以东”平台。包括推广当地品牌,通过成立骑行公司,串点成线,为外地游客推荐游览场景。又如,北京西城区实施文化数字基因工程,通过对历史的纹样实行数字化提炼,免费给文创公司提供文化IP服务。为文创企业节省了成本。再如,围绕如何盘活先农坛资源,北京市有关部门多次举办创意大赛,在全国征集创意,如此等等。“十五五”期间,可大力梳理总结城市更新中的好的做法,采取召开现场会等多种形式,推动文化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上新台阶。

3

促进文化产业集聚

促进文化产业集聚是提升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多年来,主要抓手是文化产业园区。“十五五”期间,还应该拓展思路。
一是深化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十四五”文化产业规划中提出了建设区域文化产业带的理念,各地也都在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如浙江之江文化产业带、河南郑汴洛文旅产业带、东北冰雪产业文化带等。从实施效果看,“十四五”文化产业规划中的提法有些宽泛。“十五五”规划中,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应多考虑文化产业的特点和规律,更加具体,避免与国家区域重大战略简单重叠。
二是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区域文化产业带是线形概念,文化产业集群是块状概念。如珠三角文化制造业集群等。强化文化产业集群,是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总之,园区、产业带、产业集群侧重点不同,都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4

提升传统工艺品牌

“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部会同有关部委实施的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十五五”深化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需要有新思路,扩大传统工艺品牌效应则是一个新方向。
近些年,由于经济下行、年轻人消费习惯变革、公款消费减少等多种原因,传统工艺的手工效率低,规模小,过于分散等特性共同导致传统工艺品发展举步维艰。如何改善传统工艺品生存状况是“十五五”应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提升传统工艺品牌重点是将传统工艺,包括促进非遗与时尚品牌嫁接,提升传统工艺品的市场接受度。目前,各地都有不少传统工艺与时尚品牌成功嫁接的案例。加强对传统工艺内涵的宣传和介绍,扩大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品消费的认知和需求。

5

数字赋能文化场景建设

扩大文化消费是“十五五”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各级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十五五”期间,还需要进一步挖掘这方面的潜力。如入开展数字赋能文旅场景建设行动,推动以智能感知、激光投影、智能机械、混合现实、裸眼3D等软硬件技术丰富文娱消费场景。

促进沉浸式演艺、沉浸式夜游、沉浸式展览展示、沉浸式街区、沉浸式主题娱乐创新发展,增强文化体验氛围。推动构建小而美、特色足、互动强的文化消费新空间,鼓励建设以文化传承、文艺演出、文娱消费等为核心的多业态融合、多功能协同的新型文化空间。支持戏剧节、演唱会、艺术节、音乐节、动漫节、艺术展览、文旅展会等创新发展,提升文化会展节庆消费品质。

6

破除一切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障碍,释放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当代中国进入了这样的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技术进步为人们方方面面的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从理论上说,中国人应该已经从繁重的生存压力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去追求自由的、精神层面的生活。但从人们的感受来看,还远未如此。物质产品的丰富,并没有带来人们预期的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对未来的追求还受制于各种陈规陋习的束缚。当前,迫切需要破除一切阻碍发展的障碍,释放社会活力。

前不久,马斯克改革政府计划发布后,在中国引起极大关注——制度竞争力是最重要的竞争力。“十五五”时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是释放制度活力。如改革繁文缛节式的管理规则,大幅度减少不必要的管制,不倡导“5+2”“白加黑”式不计成本、不顾及人的尊严的工作方式等。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这种社会观念和管理制度的变化比其他更重要。



作者简介



祁述裕,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兼任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发改委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十三五”文化和旅游改革发展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委员,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行政文化委员会主任。

来源:文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