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五个故事里,读懂山东如何聚力推动文化“两创”


泱泱齐鲁,文脉绵长

山东坚决扛起文化大省责任担当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

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

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山东如何聚力推动文化“两创”?

5个生动小故事

带你一次性读懂


故事一

用年轻心吸引年轻人,皮影戏也CITY


11月15日,古韵悠然的济南百花洲传来大大咧咧、豪放不羁的“猪八戒”声音,刹那间声音变换,化作千娇百媚的“蝎子精”。这两种声音都来自一个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皮影戏的第五代传承人李娟。

“皮影戏像一个窗口,我通过它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山东师范大学肯尼亚留学生穆文君看后表示。

李娟出生于皮影世家,从小跟爷爷学习皮影艺术。然而,2008年大学毕业时,她却想当一名老师。原因很现实,皮影戏在当时没有市场,很难养家糊口。

事情很快出现转机。当年济南皮影戏被评为国家级非遗项目,次年李娟的爷爷李兴时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从那时起,演出渐渐多了起来,开始恢复老剧目、创编新节目,也开始进校园上非遗课。李娟便给爷爷打打下手。

2011年,李娟陪爷爷去电视台录节目。这期间爷爷不小心摔伤了腿,需要打钢板、做手术。为了保证演出正常进行,李娟临危受命加紧练习,最后和家人以及搭档完成演出。节目如期播出,爷爷在家中看到自己孙女的演出,热泪盈眶,对着她说:“孩子,你立起来了。”

“爷爷这句‘立起来’不仅是一种嘱托,也是一种传承。”从那开始,李娟从“配角”转变为“主角”,独立扛起济南皮影的传承旗帜,制作皮影、创作剧本、上台表演样样拿手。

2018年,百花洲挂牌成立了国内首家位于省会城市中心区的传统工艺工作站,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入驻。李娟的“向群皮影社”便是其中之一。


传承非遗,吸引年轻观众是关键。“以前爷爷表演皮影戏主要演神话剧等传统剧目,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就会考虑新形式,比如用‘脱口秀’的方式演出皮影戏,甚至加入一些阿卡贝拉的创意形式,让节目整体更加诙谐幽默,让皮影也很‘city’,从而拓展皮影戏的受众面。”李娟给出了“非遗要用‘年轻心’吸引年轻人”的答案。此外,她还创办了以“80后”“90后”为主力的“皮影女团”。


除了对皮影艺术进行创新,李娟深刻认识到,要让皮影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持续保持魅力,必须与现代生活紧密相连。她带着团队开发皮影文创,设计独具特色的皮影形象授权给肯德基、健达巧克力等商家;开发皮影研学课堂,为青少年打开体验皮影艺术的大门;利用新媒体打造皮影IP账号,全方位宣传皮影艺术。

如今,李娟在皮影传承的路上越走越扎实,越来越多的演出和对外交流机会让她对皮影的未来信心满满。“皮影+”的新模式,为这项非遗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探索出新路径,也在新一代青少年的心中种下皮影艺术的种子,为其他非遗提供了一种可以借鉴的传承方式。

故事二

“磨”了大半年,集成千卷《齐书》


“为了一部《晏子春秋》,我们磨了一个多月。结果是好的,把最好的版本带回来了。”说这话的是齐鲁书社第二编辑室主任刘强。过去大半年,他和团队成员在全国四处奔波,只为“集成”《齐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9月12日,由山东省委宣传部策划,以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为学术依托单位、齐鲁书社出版的《齐书》正式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特聘资深教授、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介绍,这套书被业界认为是最全面、最系统、最丰富、最权威的齐文化经典文献成果,共选古籍文本382种、2000余卷,成书主体达1096册、4000余万字。


“《齐书》收录的《晏子春秋》两个八卷版本,来自南京图书馆,是其十大珍品古籍之一,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它们是明代前中期的活字印刷本,目前明代活字印刷版《晏子春秋》在海内仅存几部,弥足珍贵。”刘强说,起初对方不轻易示人,对提供底本扫描文件并不积极,“但我们不放弃,锲而不舍地积极争取,用真诚和热爱打动了对方,这一版本成功收录进《齐书》。”

“这是苦尽甘来的喜悦,但也有无可奈何的遗憾。”刘强举例说,某图书馆收藏了一部古籍的抄本,带有名人题记,正是编书所需。“但对方以‘这一孤本的唯一收藏机构’为由,一直不松口,不愿意让这部书公之于世。”刘强叹了口气说,只能另寻相近的替代版本,好在最后收录的版本质量也很高。“总想尽善尽美,但实现起来不可能没有遗憾。如果能成功收录最初的版本,无疑会更好。”

刘强等出版社工作人员“主外”,全力搜寻最优版本;山东理工大学齐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巩曰国等学者“主内”,按照编目分头开展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是大家的共同感受。但我们保质保量地推出了这个大部头,靠的就是齐心协力、分工明确、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巩曰国说,“王志民教授作为齐文化研究的开拓者,根据齐文化文献实际情况,将《齐书》分为‘齐学编’‘齐史编’‘齐兵书编’‘齐科技编’。我们多线并行,遇到拿不准的地方,积极向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咨询请教。最终,这套书与大家如约见面。”


盛世修书。“我们首先要正确评价齐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齐国政治、思想、军事、科学等方面的辉煌业绩,为中华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充分认识、认真扎实地研究、挖掘、展现、传承齐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担负的历史责任。”王志民说,齐文化研究,道路会越走越宽,未来的成果会很丰硕,齐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会取得更多令人满意的成绩。

故事三

《公鸡过寿》“诞生记”

“看我矫健的蹦跳,看我漂亮的羽毛,看我打鸣报晨晓,看我神情多傲娇!”村长铁笊篱要办寿宴,村民油条李和红山楂来随礼,发现寿星竟是一只大公鸡。两人气不过,要去镇上揭发铁笊篱,铁笊篱随即拿出大账本,两人才羞愧地发现热衷巧立名目请客收礼金的竟然是自己……

两夹弦小戏《公鸡过寿》通过一连串啼笑皆非的故事,演绎了一段除陋习、树新风的鲜活故事。这一创作灵感是怎么来的?该作品的编剧、山东省艺术研究院戏剧影视研究所所长高志娟告诉记者,这一点睛之笔,是跟老百姓拉呱聊出来的。


2021年,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要创作一部新戏,创作团队跟着演出车辆到好几个镇采风。令高志娟印象深刻的是,当时有老人跟她诉说,生活变好了,但随礼负担却越来越重,常常被请去参加各种弄不清楚由头的大小宴席。高志娟敏锐地捕捉到了“巧立名目乱收礼”这一现象。在积累了大量素材后,高志娟、孟璇两位编剧随即创作完成《公鸡过寿》。

《公鸡过寿》汇集了省内优秀的编剧、导演、舞美、服装设计,以及优秀的两夹弦演员,大家都铆足了劲儿给作品添彩。作品戏剧冲突吸睛,舞台呈现好看,乡村烟火气浓郁。“舞台上是一幅乡村丰收美景,就像一幅美丽的农民画。”菏泽市定陶区两夹弦非遗保护传承中心主任侯彦丽说,这个戏来自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有泥土味儿,但又诗情画意,充满生活情趣。

目前,《公鸡过寿》已在全国多地演出100多场,除了质朴趣味的舞台呈现,最打动观众的还是戏中性格鲜明的人物。大公鸡,活泼有趣,象征大吉大利;村长铁笊篱抠门、质朴、幽默又有智慧;红山楂说话利落、风风火火;油条李好事儿、油滑,绝不吃亏。这些亮眼的人物,让很多观众念念不忘。该剧在长沙演出后,一位姓谢的观众找到剧团想要一张大公鸡演员的签名照。他说,没想到这么短的小戏,竟如此精彩。


“小戏,也要有大作为。”侯彦丽感慨,这个戏反复打磨多年,就是为了好看又易懂,让男女老少都喜欢看,都看得进去,连小学生都说好看,只有这样,启迪、教育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多次下乡演出,台下观众都座无虚席。很多人找到侯彦丽,跟她说:也太会演了,油条李和红山楂攀比着随礼、找各种由头办宴会,谁也不服谁,不就是写的我们自己吗?以后可不乱收份子钱了,别被人笑话。

目前,《公鸡过寿》已获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获得“泰山文艺奖”戏剧类一等奖,入选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小型节目榜首。

故事四

在海边盖座“旧房子”

11月25日清晨5点,伴着天鹅粗哑的几声鸣叫,“85后”烟墩角村村民于海洋照例早起忙碌。鲅鱼鱼丸、黄米馅饽饽……不一会儿,他和母亲做好了几大盆香喷喷的地道胶东菜,准备下午快递给自家民宿的“老客户”。

随着冬日暖阳升起,雾气逐渐消散,这座胶东半岛最东端的古老村落揭开了“面纱”。烟墩角村地处荣成市俚岛镇,这里是亚洲最大的天鹅冬季栖息地。日前,村子入选了联合国旅游组织发布的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榜单。11月以来,已经有600余只越冬的大天鹅集结于此,全国各地的游客也架起“长枪短炮”,想定格天鹅的优雅风姿。


除了天鹅,造型独特的海草房也是当地一大特色。它们以石山为墙,用海草苫顶,古朴厚拙、冬暖夏凉。于海洋经营的几间海草房民宿,人气火爆。

“我从小在烟墩角长大,对这里很有感情。后来去了新加坡工作,但因为想着振兴家乡,10年前就回来创业,逐渐解锁了‘天鹅经济’。现在,摄影家和游客们来村里,不光能看天鹅、拍天鹅,还能住民宿、品美食,也带动了文旅消费。”于海洋回忆道,“当时父母都很不理解,经常抱怨‘为啥要花钱盖个旧房子,让人笑话’。”

于海洋父母口中的“旧房子”,指的就是原汁原味的海草房。记者了解到,最初,烟墩角村以海上水产养殖业为主,村里零星有几家渔家乐和旅馆。“那些店的装修风格普遍都是学习城市建筑,要么刷白墙,要么贴瓷砖,没有我们胶东渔村的风格。”于海洋很早就意识到,发展乡村旅游,要在原有的风土人情、资源特色、原乡文化、地方美食等基础上进行挖掘。


2014年,青烟威荣城际铁路通车,这个原本闭塞的古村落开始人如潮涌。也是这一年,于海洋成为村里首批海草房特色民宿经营者。如今,10年过去,通过土地流转、品牌引入,烟墩角村已经拥有海草房民宿和渔家乐30多家,70%以上的村民干起了旅游业。去年,村子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000多万元。

近年来,荣成市将海草房文物资源作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一大亮点,在充分保护文物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海草房活态保护、活化利用,推动烟墩角村打造海草房精品民宿。于海洋的民宿也位列其中。“我希望通过渔家民宿、渔家美食,把海草房建筑技艺这些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下去,让烟墩角村更有人文特色,让世界各地游客爱上宝藏山东。”他说。

“这段时间游客人数猛增。为了提高服务质量,烟墩角村计划打造游客服务中心,对当地农副产品、特色美食进行展示推介,同时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停车场进行改造升级,避免出现‘停车难’等情况,增强游客出行体验感。”荣成市俚岛镇党委委员石琦说。

故事五

俄罗斯姑娘习“六艺”


 “射箭要做到五平三靠、形端志正,‘开’要安详大雅,‘放’须停顿从容……”11月24日上午,位于孔子研究院内的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空气仿佛凝结,射礼讲学唐亚伟屏住呼吸,左手握弓、右手搭箭并以拇指钩弦,只听“唰”的一声,箭矢正中红心。亲眼目睹了“神箭手”的精彩射艺,来自俄罗斯的Nana(原名:Nadezhda)兴奋得一下跳了起来,迫不及待想要一试身手。


Nana连射三发、箭箭脱靶,忍不住叹起气来。唐亚伟边耐心上前重新指导动作边解释:“《孟子·公孙丑上》中讲,‘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意思是说,射箭就好比做人,射不中不要怨恨赢了自己的人,而要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擅长自省和纠错的人,必然会获得长足进步。而这,也是‘射艺’能成为‘六艺’之一的价值所在。”

听过唐亚伟的讲解,Nana恍然大悟,也显然多出了不少耐心,开始一点点调整动作,终于射中了靶子。“我在中文课上就学过‘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但当时只是一知半解,没想到,从射箭中领会到了其中奥秘,中国的教育真的很擅长深入浅出。”在经历了一上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亲手尝试了篆香、拓印后,Nana直言受益匪浅。

临近返程,小姑娘又跑到射艺场对唐亚伟说:“老师,‘射礼’中是不是还蕴含了儒家思想‘和而不同’的处事之道啊?”Nana此话一出,全场导学无不惊诧到鼓起掌来,纷纷给这名连中文都还说不太好的异国女孩点赞。

之所以能迅速掌握“六艺”想要传达的儒学思想精髓,并对这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颇有心得,与Nana不远万里来孔子老家求学的初心密不可分。

Nana出生于俄罗斯顿河畔的罗斯托夫,今年19岁的她从小便有个梦想:做一名既能教授孩子们知识,又能带他们享受童年和青春的好老师。一次偶然的机会,Nana认识了一名来自中国的朋友,新朋友的一句话让她一直铭记在心——“在中国,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为人师表等教育思想,至今都很有意义。”于是,在完成当地普通教育后,Nana毫不犹豫购买了机票,直奔曲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专业而来。自去年9月开启大学生活以来,Nana除坚持每天学习汉语和专业外,还报名学校国风和经典吟诵社团,参与了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孔子文化节期间开展的中外青年交流活动。

语言的学习可以靠环境提速,文化的领悟却离不开交流互鉴平台的搭建。谈到自己被同学们称为“中国通”的秘诀,Nana把很大一部分功劳归给了日趋多元的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是不断创新的文化呈现形式和国际传播方式,在短时间内带给了她足够多样的中华文化体验。说起对未来的打算,Nana说自己很想留在中国当翻译,但也想回到祖国做一名中文老师,把孔子的故事、中国的故事讲给故乡的孩子们听。

综合来源:大众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