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国际文旅博览会——一堂事关文化传承发展的探索课

山东,从古至今就有着博采众长、奋勇创新的传统。

  战国时期,世界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稷下学宫,就在这片土地上形成。学宫容纳“诸子百家”中几乎各个学派,汇集千余名天下贤士,广开言路、百家争鸣,各种学说文化高度发展,影响贯穿至今。
  2300多年后的今天,第四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在济南举行,来自澳大利亚、韩国、加纳、印度、中亚五国等30余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国内20多个省份的代表企业齐聚于此,集中展示各国、各地区间的文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成果、特色手工艺品、文创产品、知名IP和文产项目。
  中国文旅博览会,是一场以文旅融合产品链接世界的舞台,是一次“扩容”朋友圈的机遇,是一次文化瑰宝和各类新技术的集结,同时,它像是又一个“学宫”,为正在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寻找文化传承发展突破点的山东,提供可供学习借鉴的“他山之石”。那么,除了做好东道主,我们从中能够汲取些什么呢?


看文创“优等生”如何打样

  
    “博览会好棒!……每一个展厅都会被震撼到,非遗、地域特产、民族文化、创新科技、互动体验……太有意思了。”
  正如网友所说,这次的博览会内容丰富:10万平方米的展览规模,特设“山东手造” “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中华手造” “大国工匠·手造大师” “千帆竞海” “‘创见美好’生活中的艺术与文化融合”“数字文化”“文旅融合” “黄河大集·惠民消费”等9大特色展区。
  现场,许多文化产业领域的“优等生”让人眼前一亮。
  在中国诗词大会文创展位前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们有的兴奋地与展墙上“中国诗词大会”的LOGO合影留念,有的认真参与诗词互动游戏“飞花令”,有的则对着刚刚购买的诗词贴纸、瓷杯爱不释手……

  分析中国诗词大会文创产品受到欢迎能够看出:文创产品受到的市场认可,并不完全归功于文创产品本身设计、制作、工艺等方面的优势,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中国诗词大会》这档文化节目IP的成功——较低的门槛、多样的形式、黄金时段播出,淋漓尽致展现出了诗词之美,也掀起了全民参与热潮。再寻根溯源一下,观众们之所以能够对节目“上头”,还是由于国人对古诗词印在骨血里的热爱,这份热爱,通过节目巧妙的环节设置和渲染被激发、唤醒,带着人们重拾浪漫诗情、单纯诗心里的文化自信。
  可见,优秀文化IP是文创产品成功的前提,而优秀文创产品又是文化IP转化实际效益的方式,以此反哺IP,为它注入生命力,利于长期发展。
  博览会上,另一个备受关注的文创品牌就是“人民文创”,虽然其脱胎于国内传媒业,但在文创产业上的斩获已然颇丰:在不断摸索受众喜好后,联合英雄钢笔推出的“英雄·1949”钢笔,生产量达35万支,商品总价值过亿,与上海故事联合推出的开国大典复刻版丝巾,众筹金额近千万……主打的就是创意、多样、会玩!
  这点也在人民文创带来的展品上有所体现,既有“刀行厚重”的《福满四季》二十四节气纪念茶礼和《日月同辉中流砥柱杯》瓷器套装,又有“剑走轻灵”的创意积木、帆布袋、笔记本等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
  这些都反映出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有人说,在消费升级的今天,人们不再只是为物质本身的功能花钱,而是重视物质的精神文化情感属性,甚至可以忽视功能性,购买只有精神文化情感属性的商品。
  而山东,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又是文化旅游资源大省,拥有诸如泰山、三孔、趵突泉等极具有精神文化属性的大IP,还有青岛、烟台、泰安、济南等一批老百姓们耳熟能详的旅游目的地城市,近年来,更陆续有曹县汉服、聊斋故里、潍坊风筝等新的出圈热点,这些都大有文章可为。并且,从博览会上展出的全省各地特色传统手工艺品、各类景点文创产品来看,山东有着很好的文创产业基础,制造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基础雄厚,本土群众基础好。
  可以说,山东的文创产业已经实现了“从有到好”,下一步就要研究怎样“由好到优”,如何进一步挖掘文化IP的内涵和情感价值,布局文创产业,从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的丰富成果。也许,中国文旅博览会的举行,就是山东这位“学生”拿出的虚心好学姿态,博览会举办的深意也在于此。

文旅产业“数智”浪潮已来


本届博览会以“创见美好 智造未来”为主题,一上来就点明了智能化、数字化在未来文旅产业中的应用趋势。

  不过,通过在博览会上的观察,这样的“未来”其实已经来到。
  博览会的“数字文化”展区,吸引了网易伏羲、华为开发者联盟、软银机器人、百度智能云、浪潮、北京当红齐天集团、上海风语筑等众多龙头文化数字科技企业加入,全面展示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上一秒还在济南的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下一秒已经漫步在洛阳老君山金顶,看拔地青山、缥缈云烟……这不是幻境,而是网易伏羲旗下沉浸式活动平台 “网易瑶台”的数字文旅体验项目——“元豫宙”。
  体验者只需佩戴VR眼镜,操作电脑客户端或手机网页进入场景,便可畅游老君山、少林寺、龙门石窟等知名景点,还可与其他人的数字分身进行互动交流。从体验效果来看,画面制作精良,还有各个景点历史背景及相关知识介绍,可以通过文字、视频、弹幕等多种形式与其他游客互动交流,沉浸式感受璀璨深厚的中原文化。

 有了数字技术的加持,用户不仅可以“云”游景区,甚至可以进入名画中游玩,实现“人在画中游”。凤凰数字科技参展的《清明上河图》沉浸式光影体验,就是通过体感投影,让游客“穿越”到北宋都城汴京,置身于《清明上河图》的画卷中,与宋人一起感受汴京繁华的市井生活。可以预见,这样的技术一旦应用于博物馆、图书馆或展厅,将大大增强参观的趣味性,也能增强人们对古代字画的兴趣和了解意愿。

  还有零距离“触摸”国宝,在《元力崛起》MR智能运动馆竞技,与Pepper机器人互动,参观百度推出的数字人直播、AI作画……博览会上的“数智”文化融合项目令人目不暇接、耳目一新。



  早在2021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就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并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文物真正活起来。”时间过去不到两年,“让文物活起来”的目标已经在数字技术的赋能下实现。

  传统文化与数字化、智能化的融合竟然能擦出如此绝妙的火花,这火花是否会是下一场席卷文旅行业的风口,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极有可能:“沉浸式”体验产业、元宇宙技术赋能是文旅产业的新未来,几乎覆盖了文旅新兴消费的所有领域,有望形成一个千亿级的产业。

  针对数字化与文旅融合的探索,山东早已在进行。也是2021年,山东就启动了智慧文旅的建设,用数字平台赋能景区、酒店、商超,服务用户近4000万人次;还打造了“云上博物馆”等运用AR、VR、数字动画技术实现感知体验的“云展览”。今年,山东更是明确表示“把数字强省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在这样强势的推动下,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数字技术也必将与文旅产业实现更深度的融合。

  9月14日——9月18日,博览会这堂“课”虽然只有短短5天,但经此一课,相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山东探索路径将更加清晰,文化“两创”的尝试将增加更多可能性。还应记得“工夫在诗外”,文化产业高度繁荣的背后,是多重产业结构的合力,数字强省、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这些都将是山东文化传承创新腾飞的翅膀,总有一日,这双翅膀将借风而起,带着齐鲁大地的璀璨文化,冲向产业欣欣向荣的明天。